近日,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,平谷区、密云区、怀柔区组织开展暖心、务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,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安置与灾后重建。
安置点里的温馨互动
平谷区为应对7月27日至29日的强降雨,紧急转移1.2万多人次,40处安置点迅速启用,其中体育中心两小时内完成数百张折叠床的拆装,接纳了镇罗营镇400余名村民(数据截至7月28日)。
“平谷榜样”李克文用手机伴奏,演绎京东大鼓平谷调。刘丛欣 摄
平谷区的“平急两用”安置点里,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抚慰了安置点里居民的情绪。平谷区委宣传部联动“平谷榜样”志愿服务队,在安置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。志愿者带来手工材料与儿童绘本,在临时活动室里,孩子们跟着志愿者一起做彩珠、折纸,家长或陪伴或参与,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谷调大鼓传承人李克文,用手机伴奏演绎《春之韵》《护旗英雄》等曲目,大家约定“回家再聚”,温馨的氛围驱散了面对灾情的紧张。
“平谷榜样”志愿服务队王晓悦、张红云带领孩子们做手工、读绘本。刘丛欣 摄
密云区石城小学安置点内,志愿者们陪老人唠家常、纾解情绪,清扫卫生间、食堂、走廊,让安置点整洁如家。
密云区志愿者陪伴安置点内的孩子们做手工、玩游戏。图片来源:共青团北京市密云区委员会
水库中学安置点内,志愿者们忙着清点搬运物资,确保水、消毒液等保障充足。
水库儿女爱心志愿服务队仔细清点保障物资。图片来源:共青团北京市密云区委员会
多方联动助重建
怀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组建“1+16+N”三级应急志愿服务队伍,4000余名志愿者投身抢险救援。蓝天救援突击队挺进雁栖镇、琉璃庙镇等重灾区,转移群众超千人,怀柔医院等组成的医疗专家组赴一线诊疗,守护受灾群众健康安全。
防洪志愿服务突击队志愿者合力搀扶转移人员。图片来源:怀柔区总工会
灾后重建中,怀柔区龙山、泉河街道乡镇志愿者清理清淤、消杀,整治卫生死角;杨宋镇耿辛庄村、北房镇志愿者入户宣传、逐户动员并协助行动不便的人士转移;雁栖镇党员先锋队搭建“暖心服务网”,解决水电难题。
防洪志愿服务突击队志愿者为大家准备饭菜。图片来源:怀柔区总工会
怀柔区党员突击队执行24小时值守;多部门组建服务队,在学生军训基地安置点承担入住引导、物资发放、心理疏导等13项工作;检察院、法院干警疏导群众情绪、管理物资;体育局送健身项目与器材,缓解群众焦虑;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排查隐患、送物资,展现“她力量”。
目前正值“七下八上”的防汛关键期,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凝聚社会力量,为筑牢安全防线、开展灾后重建家园尽一份力。
供稿:首都文明办 首都文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