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反情人節(jié)”的幽默與沉重 今年的情人節(jié),有些小插曲,比如,石家莊街頭現500余塊公益廣告:“情人節(jié)不要出軌”,呼喚“讓愛回家”、上海人大代表柏萬青說:“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妝”。 這算是“反情人節(jié)”行動了,也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——在中國的文化中,“情人節(jié)”一直是一個有歧義或者比較暖味的詞,這主要是對“情人”一詞的不同理解,“情人”有時包含“情婦”、“情夫”,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系的意味。所以“情人節(jié)”有時也被戲稱為“出軌節(jié)”。這些公益廣告在維護家庭穩(wěn)定、讓丈夫或妻子回家方面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,現在還不清楚,但“反情人節(jié)”的心態(tài),并不罕見。 在國內,“反情人節(jié)”更多是以調侃的形式出現,但是國外有些地方,卻實實在在開始動手了。2011年,俄羅斯別爾哥路達市要求取消當年的情人節(jié)慶?;顒?原因是這個節(jié)日不利于當地居民的“精神健康”。很多保守派的俄羅斯人都認為,情人節(jié)、萬圣節(jié)等西方節(jié)日對青少年的精神和道德觀念培養(yǎng)毫無益處,各類節(jié)日活動純粹只是讓商家獲利而已。 美國已故著名學者丹尼爾·貝爾在《資本主義文化矛盾》一書中,剖析了大眾傳媒在新教倫理向享樂主義、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的反文化蛻變過程中的社會作用。他認為,資本主義經濟的發(fā)展一方面要求精打細算,另一方面又要求刺激消費。資本主義經濟不僅提出了多多消費的需要,而且提供了提前消費的手段。 貝爾說:“在資本主義發(fā)展早期,清教的約束和新教倫理扼制了經濟沖動力的任意行事。當時人們工作是因為負有天職義務,或為了遵守群體的契約,破壞新教倫理的不是現代主義,而是資本主義自己。造成新教倫理最嚴重傷害的武器是分期付款制度,或直接信用。從前,人必須靠著存錢才可購買??尚庞每ㄗ屓水攬隽⒓磧冬F自己的欲求。機器生產和大眾消費造就了這種新制度,新欲望的不斷產生,以及用以滿足它們的新方法也促成了這一改變?!?/p> 在貝爾看來,由于上述因素,美國社會出現這樣一個奇特的混合:一方面,商業(yè)公司希望人們努力工作,樹立職業(yè)忠誠,接受延期報償理論;另一方面,公司的產品和廣告卻助長快樂、狂喜、放松和縱欲的風氣。人們白天正派規(guī)矩,晚上卻放浪形骸。一方面強調功能理性,專家決策,獎勤罰懶;另一方面強調天啟情緒和反理性行為方式。 其實,不止美國,在廣告攻勢無所不在的今天,人類都陷入了這種困境。白天人們疲于奔命,等暗夜到來的時候,城市進入欲望時間,人們以一種報復性的心理消費狂歡,又怎么在意是否還有一種叫做“愛情”的東西? 2012年情人節(jié)前夕,曾經以愛情歌曲風靡一時的惠特尼·休斯頓、鳳飛飛先后溘然長逝,事實上,她們也是商業(yè)時代廣告包裝出來的明星,她們告別了這個世界,只留下她們純真的歌聲,讓活著的人們哀傷與悵然。 |